本會介紹
本會介紹
2021能源民意調查
盼政府訂定積極減碳目標,全力發展再生能源
財團法人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台灣企業永續學院今日(8/12)公布「2021第四屆台灣電力使用與能源轉型民意調查」調查報告,本會董事長簡又新大使分析表示,國人對能源、減碳政策仍相當陌生,但期盼政府訂定積極減碳目標與全力發展再生能源;民眾對於台灣電力公司提供的服務相當滿意,惟相當擔心缺、限電問題。面對氣候變遷衝擊、全球追求碳中和趨勢、歐盟將徵收碳關稅,能源轉型將是不可逆轉之路。
立法院蔡其昌副院長致詞表示,氣候變遷的影響超脫黨派、社會階層,是全人類應該重視的議題,而能源轉型是其中的關鍵,唯有擺脫對化石燃料的依賴,方能對減碳與減緩全球暖化作出貢獻。能源轉型目標在於提升再生能源佔比,期盼政府與台電公司需多努力,並強化與社會大眾的溝通,以利落實與推動再生能源。氣候變遷、能源轉型議題不只是環保議題,更是經濟與社會的議題,是未來台灣發展的關鍵。IPCC AR6氣候變遷評估報告顯示未來10年內全球均溫將超過1.5度C,未來極端氣候發生的頻率將越來越高,是台灣生存的挑戰,台灣需加快腳步處理。
與談貴賓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林子倫副執行長、臺大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周桂田主任與天氣風險管理公司彭啟明總經理咸認為台灣電力使用與能源轉型是台灣內部辯論激烈的議題,為了讓各界理性思辨能源轉型可行路徑,透明化溝通將是找尋出台灣適宜能源發展的唯一路徑。
【對主要排放源未能有正確認知,卻盼政府訂定積極減碳目標】
民調顯示民眾對於主要溫室氣體與PM2.5排放源未能有正確認知,尤其對能源與發電業存定見。國人認為台灣PM2.5主要來源分別是火力發電(82.3%)、汽機車排氣(79%)、焚化爐(73.2%)、一般工廠(72.7%)、煉油廠(72.4%)、境外飄來(70%)。78.4%認為燃煤發電產生較多的PM2.5、68.7%民眾認為燃煤發電排放較多的溫室氣體。台灣多數民眾依舊認為能源與發電業為主要空氣污染來源。85.3%民眾希望政府跟隨國際趨勢,訂定淨零排放目標
【對發展再生能源有期待】
26.6%民眾認為燃煤發電財務成本最高,其次16.4%民眾認為核能財務成本高。57.5%民眾認為燃煤發電是對環境衝擊最大的發電方式,21.8%則認為是核能發電。至於台灣適合採取哪一種發電方式,39.8%認為是核能發電、35.8%則建議離岸風力發電、34.4%認為太陽光電合宜,僅4.3%認為燃煤發電、8.1%燃氣發電適合台灣。民眾對於我國2025年是否能達成20%再生能源占比則存有分歧,54.8%民眾認為不可能達成、37.6%則認為不可能。86%民眾支持發展再生能源。民眾支持再生能源的主要緣由為減少環境污染。在發展再生能源上,民眾認為會面臨的問題包含:建置成本過高(22.5%)、生態環境遭破壞(19.9%)以及供電不穩定(17.9%)。
【對台電滿意度高、目前電價趨便宜】
74.8%國人對於台電服務相當滿意,較2020年減少9.5%(主因為5月份的兩次停限電)。52.1%民眾瞭解備轉容量燈號意義,為過去三年來新高。52.7%民眾認為目前電價相對便宜、12.5%民眾認為目前電價合理。58.4%民眾認為未來電價可微調上漲。
【擔憂缺限電,再生能源解藥之一】
77.6%民眾擔心台灣會出現缺電、限電情形,相較去年增加22.3%;18.2%則不擔心情況發生,相較去年減少22.7%。因應缺電、限電問題,民眾認為政府應從重新啟動核能(27.7%)、增加再生能源佔比(21.5%)做起。從個人角度出發,民眾認為個人可從裝設太陽能面板(25.9%)、適時更換老舊電器(25.7%)以及隨手關燈、電器(24.8%)做起。
【國人能源政策掌握不足】
民調顯示國人對於台灣能源相關政策理解略顯不足。高達96.3%受訪者不清楚台灣95%以上能源是進口的。98.6%民眾不清楚台灣2050年政府減碳目標。44.4%回答我國主要發電方式為燃煤發電,回答燃氣發電僅占8.1%,而23.5%民眾仍以為核能是我國當前主要發電方式。國人對能源相關資訊認知不夠,或許是政策宣傳不足,讓國人對能源政策的判斷與選擇充滿矛盾。
綜合本次調查結果顯現,民眾對於台灣能源現況理解仍顯不足,政府就能源現況與政策的溝通有待加強。能源轉型為巨大的政府治理與社會工程,亟需建立長期且有效的溝通與參與機制,輔以透明的損益分析,避免社會陷入無盡的矛盾與衝突。本調查目的係促進積極、透明的資訊流通和社會對話,與全體國民共同致力推動我國邁向能源永續的新時代。
2021第四屆台灣電力使用與能源轉型民意調查結果概要:
調查結果 |
說明 |
對主要排放源未能有正確認知,卻盼政府訂定積極減碳目標 |
|
對發展再生能源有期待 |
|
對台電滿意度高、目前電價趨便宜 |
|
擔憂缺限電,再生能源解藥之一 |
|
國人對能源政策掌握不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