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永續好文】永續發展內涵-社會、經濟與環境

CSR永續發展內涵-社會、經濟與環境

看更多「永續好文」   永續相關活動  

 

永續發展的理念,就是要檢討,調整,甚至於糾正過去錯誤的發展方式,避免未來重蹈覆轍。

永續發展的重要精神,在於追求社會、經濟與環境三面向的均衡發展,具有跨領域、跨國界及跨世代之特性,需具系統整合的觀念,以下謹就此三面向的內涵作簡要說明:

一、社會面向(Social Aspect):

主張社會需要滿足當代及後代全體人民對乾淨的食物、空氣、飲水、住屋等的基本需求,及確保人民公平享有這些基本需求的權利。同時基於自然資源非屬少數人、少數國家或現世代人類所能獨享,因此應推行民主的決策機制,避免決策被少數壟斷,匯集各類利害關係人參與決策討論,共同規劃環境資源的維持及公平使用,以建制符合永續原則的社會。任何發展必須考慮到人民對發展所感受到的價值,並認同文化財產和傳統價值。

二、經濟面向(Economic Aspect):

主張持續經濟成長應建立在保護地球自然環境基礎。永續經濟須考慮發展過程,包括造成環境壓力及資源需求的所有成本,而非將這些成本視為外部成本而忽視;同時也不應為追求短期經濟利益,而忽略長期永續發展的目標。唯有確保環境生態資源的永續穩定,才能達到經濟的永續發展。

三、環境面向(Environmental Aspect):

主張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盡量降低對環境的衝擊。生態的永續意指發展應考慮到生態自然過程的維持、生物多樣性和生態資源。而為達到此一目的,我們的社會必須認同其它物種的生存與福祉也是重要的。建置運作一個積極、有彈性、有韌性的環境管理系統,確實而完整的掌握環境考量面,以管理和技術改善並進的方式,提昇人類社會體系與自然生態系統的相容性,達成環境永續之目標。

我國屬於脆弱且具隔離性之海島生態系統,地質地形條件複雜、天然災害頻繁、自然資源有限,加上地狹人稠、國際地位特殊等,對永續發展的追求,比其他國家更具有迫切性。由於國際政局變動、國際環保意識、國際貿易自由化等趨勢日益複雜,形成對我國產業調整及環境資源運用之壓力更為沈重。我國在永續發展的追求面臨諸多挑戰,其內涵應包括經濟開發與環境保育的平衡、科技與人文之間的平衡、當代與未來世代的機會均衡、各群體之間的公平參與、權利與責任的均衡、中央與地方的均衡、以及生活質與量的均衡等。

本文摘錄自《企業永續基石:企業社會責任與非財物資訊揭露》專書-「國際永續發展與主要環境議題之發展趨勢與因應」一文,原文作者為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顧洋執行長 
 

看更多「永續好文」   永續相關活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