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永續好文】讓孩子用畫筆拯救世界

讓孩子青少年用繪畫畫筆拯救地球世界

看更多「永續好文」   氣候變遷相關活動  氣候變遷國中小繪畫創作比賽

當環境議題已不再是單單是環境問題

近幾年來,全球歷經著氣候變遷、金融危機、全球流行病、因世界人口的持續增加導致的不公平現象,使人類面臨著重大的環境、社會和經濟的問題;環境議題與人類的文明緊緊相扣,環境議題已不再是單單是環境問題。這些問題可能現在正在發生,也可能在不久的將來發生。1987年,「布朗特蘭報告」(The Brundtland Report)中正式提出的對於「永續發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的標準定義:「既滿足當代人之需求,又不危及下一代人滿足其需求能力之發展。」

未來的問題很複雜,成人也許來不及面對了;但未來的主人翁兒童呢?他們有足夠的知能來面對未來的可能困境?

2016年聯合國的全民教育全球監測報告(Education for All Global Monitoring Report,簡稱GMR)中指出:「經驗和研究中了解到,即使是非常年幼的孩子也能夠在社會環境問題上進行複雜的思考。」但如何讓認知能力有限的兒童能理解這些牽涉環境、社會、經濟,全球化又須系統性看待的議題?能夠跨越語言、文化、時間及空間等藩籬的「藝術」,便是很好的橋樑。
繪畫能提高兒童參與和理解複雜主題的能力,並促進情感依戀、與物體和場所的情感聯繫,使體驗變得更加個性化、興奮和難忘。藝術形式的表達也被廣泛認為是增加創造性解決問題、批判性思維、交流和環境素養的基石。透過藝術的表達(塗鴉或手作)兒童可以將思想與他們的雙手、心靈及所生活的自然環境聯繫起來。圖像則是跨越了文字最好的溝通媒介,可以引發對生物及環境的「情感共鳴」。比起文字,圖像可以讓兒童留下更持久的印象。下圖是一群3~6歲的兒童,藉由觀察和繪畫反映出行道樹的不良栽植問題。因此在兒童教材中使用圖像作為教學工具非常重要,特別是在環境永續性等全球性問題上。

小朋友熱烈繪畫創作

▲3~6歲的兒童觀察外戶外的「一棵行道樹」後,自己選擇適當的色彩建構出樹的外型,並述說「讓樹開心與不開心的事」

學生對繪畫作品感受直接深刻

兒童述說樹的一邊被柏油路覆蓋(左下塗黑處),樹應該不開心;也有兒童提出:「鋪上柏油走路才不會摔倒」。

欲培養兒童的親環境行為(pro-environmental behavior)以及兒童對環境的環境覺知與敏感度,最好的方式是直接接觸自然環境。但是,現在多數人口都集中在都市,直接與自然接觸的頻率日漸減少。於是必須借助媒體(影像、圖像)傳遞複雜、全球、系統性的議題,才能培養兒童以系統性、全球化的角度來面對現在及未來正在發生及可能發生的問題。當兒童看到北極熊可憐兮兮地站在浮冰上,會衍生出「同情」的情感,會追問「為什麼北極熊這麼可憐?」、「為什麼找不到食物?」、「為什麼海冰都融化了、北極熊要游好遠好遠才能上岸呢?」在追問「為什麼」的過程中,兒童逐漸理解到在遙遠的北極因氣候變遷所發生的問題,並會為北極熊的遭遇感到難過及悲傷,希望能為北極熊做點什麼。

氣候變遷繪畫創作比賽獲獎學生發表獲獎感言

▲得獎作品將有機會於國之大門桃園國際機場展出。圖為2019年獲獎同學於現場發表作品創作理念,呼籲大眾關注氣候及環境議題。

「讓孩子們用畫筆拯救世界」,也許看來有些不可思議,但藝術確實是讓孩子理解真實世界的好方法。身為兒童保護者的成年人,不該只將兒童保護在溫室中,也必須讓他們對現在的世界有所認知,好讓他們提前作準備。無論是氣候變遷、生物多樣性的改變、能源議題、海洋資源的永續、循環經濟…都試著讓兒童和青少年透過藝術(繪畫)理解,也透過藝術(繪畫)的創作過程表達自己的感想、發想解決策略。臺灣四面環海,海洋的永續問題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但在過去的教育脈絡中對海洋的著墨並不多,就從這次「2020第十屆氣候變遷國中小繪畫創作比賽」開始吧!讓身邊的兒童透過畫筆來表達自我、認識世界。

本文作者  李馨雅
從小是個流連於自然的野孩子;大學念醫學院期間,曾在山上派出所接到班導師的尋人電話。畢業後歷經醫療院所主管(兒童發展中心主任)、身心障礙福利機構的工作後,進入臺師大環境教育研究所博士班,期待找回兒時流連在田野中的純真,期望為最愛的自然盡一份心。

 

 

看更多「永續好文」   氣候變遷相關活動  氣候變遷國中小繪畫創作比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