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善用研究 落實永續發展
疫情爆發以來,知識與研究於化解危機的重要性越形彰顯。對此,瑞典研擬新的《研究與創新法案》,盼能強化研究與創新質量來應對社會的挑戰。《研究與創新法案》載明大學擁有的知識與能力須使社會受益與促進社會永續發展,主要側重氣候與環境、健康與福祉、數位化發展、技能供應與勞工生活、民主與強大社會5大面向,並規劃出未來10年的國家研究計畫。該項法案除了強化與釐清高等教育於合作、國際化與終身學習的責任外,更希冀能維護與促進學術自由。或許瑞典內部對於大學如何將知識轉化為具社會影響力仍有爭論,惟仍可端倪出永續發展議題是未來大學研究的關鍵。

將永續鑲嵌於大學發展中
氣候變遷、水資源短缺、經濟問題、能源危機、社會不公、貧富差距、傳染病肆虐,人類生活領域無不涉及永續議題。為此,全球各大專院校正重塑自己,以滿足當前需要的發展,又不危害未來世代滿足需要為前提,積極為永續發展做出貢獻。為此,巴基斯坦高等教育委員會擬定多項永續發展指南與整合計畫,將永續發展議題融入課程,落實永續發展教育(ESD);強化與永續議題相關研究,鼓勵教職人員發表研究成果;從校園做起,積極減少環境足跡、落實節能減碳;透過交流、實踐與治理透明化來落實大學對社會與經濟的影響力。從永續發展翻轉校園,未來大專院校將可不依賴政府補助,以不同模式強化其經濟永續力與創收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