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等教育中的「性別隔離」現象依舊
性別平等意識日漸崛起,女性高教受教人口逐年增加,從1995年到2018年,全球女性高教參與率成長了兩倍多,惟性別隔離現象並沒有因高等教育擴張或在性別平等意識抬頭而有下降的趨勢。IESALC研究報告指出,高等教育中的性別平等並沒有反應於領導、學歷、薪酬、研究等方面。2018年全球高教教師有43%為女性,至2020年高教女性教師比例下降至30%,於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STEM)領域,女性教師比例甚至不到四分之一。學術領域中性別隔離仍相當嚴重,追根溯源仍在於性別刻板印象與價值觀,而這些價值觀過去不斷透過學校教育與社會互動被複製。消除一切形式的性別歧視,高等教育需扮演著關鍵的防線,向下紮根才能期待未來實現真正的平等。

透過教育消除性別數位鴻溝
疫情流行帶給教育前所未有的挑戰,各大專院校紛採取緊急措施將課程轉至線上進行,加劇性別不平等現象,女性在學習上處於相當不利地位。相對於男性,女性於數位學習上面臨不少障礙、對於數位技能的掌握較不易。依據2016年至2018年間66個國家的統計資料顯示,女性擁有手機的比率已比男性低6.8%,且多數僅知道如何接聽電話。再者,由於女性較缺乏讀寫能力、社會與經濟地位低、對於網路安全認識不足,意味著女性難充分利用網路獲取資訊或是從數位學習中獲益。為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20-2025年青年和成人掃盲戰略》呼籲會員國將性別平等作為數位化戰略的一環,積極從教育端推動性別平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