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趨勢
文章分類按鈕
你所想不到的綠色科技,NFT也能創造永續影響力Part. 3
你所想不到的綠色科技,NFT也能創造永續影響力Part. 3
2021年初NFT(Non-fungible tokens)開始成為世人關注的議題之一。身為新興科技下的產物,NFT除了與藝術品結合,也能與時下最夯永續浪潮結合,標榜擺脫過往大量耗電的惡名,使用低耗電方式來挖礦,讓NFT交易也能夠對節能減碳甚至達到碳中和。
NFT能否成為金融投資領域中的綠色科技?
欲制定碳排放的區塊鏈,必須先了解該碳排計畫的詳細資訊,因此如何準確計算碳排放便成了重要的課題。現階段計算碳排放的方式有幾種,如2007年的COP13峇厘島會議中提出的MRV (measurement, reporting, verification),也就是量測、報告與驗證機制:藉由一連串的流程來測量減少的溫室氣體量,並由第三方來驗證該結果來發行對應數量的碳信用(Carbon Credits)。一單位碳信用等同於減少一噸的溫室氣體排放。然而,MRV系統非常複雜且需要數個謹慎的步驟來計算清楚確切減排的溫室氣體以及發行的碳信用是否一致。
目前不少國家正籌備著碳交易市場,但森林碳匯的轉換仍存在許多風險,比如:公司在碳排查後若想購買碳匯就必須考量「去哪買?買多少?買什麼國家、類型甚至年份的碳匯?」等等問題。這過程非常繁瑣複雜,同時也存在很大的資訊不對稱,所以往往都需要中間商顧問的角色,提供諮詢或是擬定投資組合方案給企業。然而,中間商掌握很多的資源、數據、議價能力等,交易傭金普遍也高達3-5成。因此若在碳交易中引進NFT機制,其去中心化、不可竄改、加密等等的特質,正是讓交易流程能夠變得更加公開透明的好方法,也更能避免「漂綠Greenwash」的情形發生。我們可以借助「綠色科技」,如NFT,的力量來輔助複雜的碳交易市場,化具體為抽象,來進行不同林種、抵銷、監控、計算多少碳、AI分析等等的大量數據計算,而Rich認為「綠色科技」比較像是「目標」的概念,有別於傳統熟知的再生能源或是綠電等等,綠色科技更類似利用科技手段幫助地球朝向碳中和的目標,因此也能比喻作各種工具。
簡介5個用來鑄造NFT的綠色區塊鏈
發行加密貨幣之前,必須要經過反覆的電腦計算以及電力,因此要讓NFT成為綠色科技,必須先解決一直為人詬病的高耗能問題。根據NFT News Today報導,瑞士的Tezos、美國的Algorand、Stellar、Avalanche、Cardano等五間區塊鏈公司都致力於綠色NFT的開發和交易,並為實現環境友好型區塊鏈應用提供技術支持。比如說Stellar和Avalanche都支持快速及低成本的快速交易,讓發行NFT不再是件耗時又耗能的事情;Tezos 和 Algorand 皆使用環保型挖礦機制,並且能夠在智能合約中引入環境友好的因素,為綠色NFT的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持。
亞洲在綠色區塊鏈的發展趨勢
近年來,亞洲地區在綠色區塊鏈方面的發展呈現出快速增長的趨勢。如新加坡撥出豐厚預算及制定相關政策來支持潔淨與再生能源、循環經濟及低碳等行業的創新及商業化,以扶植綠色區塊鏈的發展進而幫助綠色金融實現更加高效、透明、安全、可信的運作,朝向成為亞洲綠色金融中心的目標邁進。
至於台灣也有許多公司開始著手研究綠色能源的區塊鏈應用,並連結到綠色金融。在法規方面,去年9月金管會推出了「綠色金融行動方案3.0」讓金融業更積極協助淨零轉型,但現階段針對綠色區塊鏈仍無相對應法規,為此立法委員曾銘宗曾於2023金融科技趨勢論壇表示,行政院勢必將在 5 月 16 日前,擬定台灣虛擬通貨的主管機關,為加密貨幣產業制定監管框架和發展路線圖,來推動台灣接近充分的加密貨幣監管。目前台灣在綠色區塊鏈領域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但相信透過政府、企業、研究機構等努力,台灣有望在綠色區塊鏈領域取得更多的進展和成果。
https://e-info.org.tw/node/222273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A2%B3%E4%BF%A1%E7%94%A8
https://blog.toucan.earth/tokenization-of-carbon-credits-explained/#tokenization
https://nftboard.today/eco-friendly-nfts-top-5-green-nfts/
https://www.moneydj.com/kmdj/news/newsviewer.aspx?a=0ea6bebc-ff59-4d42-b819-73b12b483bb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