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趨勢
文章分類按鈕
為什麼青年應該參與永續智慧城市的規劃
正如 SDG 11 所呼籲的那樣,實現永續發展目標 (SDG) 的最關鍵任務之一是使城市成為宜居、高產和健康的居住地。隨著世界人口突破 80 億大關,必須通過發展永續智慧城市來刺激城市中心社會和經濟發展的創新解決方案,而年輕人將在這方面發揮關鍵作用。在當今的全球格局中,兩種人口結構十分突出:快速都市化和大量青年人口。
● 現代城市的問題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 (WHO) 的數據,如今許多城市已成為大型污染中心,每年有超過400 萬人死於空氣污染,另有 100 萬人死於與水和衛生相關的疾病。全球城市地區也變得容易受到與氣候相關的災害的影響,熱浪和洪水不斷增加。在努力解決這些問題的同時,政府還必須規劃資源,以滿足隨著離開農村地區和進入城市的人口數量呈指數級增長而不斷增長的公共服務需求。
根據聯合國人居署最新發布的《世界城市報告》,上個世紀,大多數國家都經歷了大規模的都市化浪潮,城市人口數量從 1950 年的 7.51 億增加到 2022 年的 45億。預計這一趨勢將持續下去,因為同一份出版物顯示,世界上 55% 的人口已經居住在城市地區,並預測到 2050 年這一數字將增長到 68%。
更重要的是,聯合國估計,到本十年末,世界上將有 43 個巨型都市。巨型都市是指總人口超過 1000 萬的大都市區。他們中的大多數位於發展中國家,這些國家已經在努力提供有助於其人民福祉的基本服務,同時尊重地球邊界並努力實現永續發展。由於人口急劇增加,許多城市中心面臨著巨大的挑戰,現在必須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準備好開展與高效公共交通、綠色建築、可再生能源、廢物管理和節水相關的項目。
● 什麼是永續智慧城市?我們為什麼需要它們?
永續智慧城市是一個相對較新的術語,它結合了兩個流行的發展導向主題:永續性和連通性。智慧城市專注於利用創新的信息和通信技術 (ICT) 來提高城市的運營效率,促進與公眾的信息共享,並提供更高質量的政府管理和公民福利。另一方面,永續城市依賴並整合更高效的空氣、水、廢物管理和其他低排放實踐。
隨著這兩個學科技術的進步,智慧城市和永續城市之間的界限開始變得模糊。在合併這兩個概念時,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 (UNECE) 和國際電信聯盟 (ITU) 將永續智慧城市定義為:「使用 ICT 和其他手段提高生活品質和城市運營效率的創新城市和服務以及競爭力,同時確保滿足今世後代在經濟、社會、環境和文化方面的需求。」除了官方定義外,UNECE 和 ITU 還開發了一個基於91 項關鍵績效指標的框架,以分析一個地方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被視為永續智慧城市。
Jeffrey Sachs 及其同事在他們的論「實現永續發展目標的六大轉型」中強調了智能技術與實現永續發展的相關性。第五次轉型特別呼籲通過智能基礎設施、分區模式、信息和通信網絡、抵禦環境危害以及城際交通和建築建設永續城市和社區。由於涉及大量利益相關者,規劃這種轉變很複雜。
此外,城市還需要有能力和資源充足的地方當局來實施綜合戰略並確保參與式設計。然而,回報當然是值得的,因為我們將建設更宜居、更健康、更高效、更有彈性、更安全的綠色城市,這將有助於改善人們的身心健康。
● 年輕人在發展永續智慧城市中扮演什麼角色?
在大多數國家,城市規劃和開發歷來由地方當局和政府機構壟斷。他們接管了戰略、決策和技術實施的角色,但大多數人不具備執行整個智慧城市項目所需的技能。出於這個原因,有必要停止孤立工作,讓所有利益群體參與進來,以找到解決現代城市問題的新方法。在這個過程中,一個代表性不足的群體是年輕人,他們的數量正在迅速增加,並積極要求新的空間和服務來發揮他們的潛力。
聯合國人居署報告稱,到 2030 年,60% 的城市人口將在 18 歲以下,這一群體也被稱為「青年膨脹」。人口統計學專家表示,青年人口激增對城市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尤其是在發展中國家。如果伴隨有利條件,它可以釋放投資資源,創造就業機會,並提高生產力。在他們缺席的情況下,青年膨脹會帶來一些人口和社會經濟挑戰。總體而言,預計城市中青年人口的很大比例將持續存在,因此城市應針對這一人口變化做好規劃,以化危為機。
新一代具有一系列特徵,這些特徵將影響並最終重塑城市的經濟、社會和環境模式。皮尤研究中心 2021 年的一項研究發現,Z 世代和千禧一代(1980 年後出生的人)比 X 世代和嬰兒潮一代(1946 年至 1979 年出生的人)「更有可能做出綠色決定。該研究還表明,83 %的年輕人了解負責任的廢物管理,74% 的人對減少能源使用感興趣,71% 的人願意做出永續的購物選擇。他們也不喜歡擁有汽車,更願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或拼車服務。
就智慧城市的數字屬性而言,國際電聯報告稱,青年現在是世界所有地區互聯網的主要用戶。雖然很容易假設他們只是將其用於連接社交媒體,但歐盟統計局表明,他們還主要將其用於教育、求職、編碼以及與政府建立聯繫,這些追求屬於智能範圍城市。 這些統計數據只是青年如何開始通過他們的日常生活活動影響和重塑城市環境,推動我們的社會變得更加永續和數字化的幾個例子。
● 我們如何加強青年對永續智慧城市發展的參與?
賦予青年權力的一個重要部分是為他們提供適當的教育,以培養一代具有環保意識的公民,他們了解永續發展的重要性以及他們的行動對環境和社區的影響。通過這種方式,他們還可以了解公民參與和宣傳對於讓城市成為更宜居之地的重要性。
不幸的是,我們離這個目標還很遠。國際教育組織(一個匯集了全球教師和其他教育工作者的組織)的一份報告發現,大多數國家正在放棄提供氣候變化教育 (CCE) 的承諾。它的研究表明,在為巴黎協定的目標提交國家自主貢獻 (NDC) 的 95 個國家中,只有 24% 提到了青年教育,而沒有一個國家在其國家氣候戰略下致力於強制性 CCE。
該研究還表明,發達國家做得不夠:「提交更新的 NDC 的前 20 大碳排放國和前 20 大最富有的國家都沒有提到 CCE。相反,碳排放量最低的國家更有可能在其國家氣候戰略的背景下討論 CCE。」不僅缺乏 CCE,還需要解決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 (STEM) 技能問題,以促進以青年為主導的解決方案的發展,從而打造更智能、更永續的城市。
提高透明度和參與度也應該是需要考慮的因素,因為決策者和青年之間現有的權力失衡是一個障礙。與前幾代人相比,今天的年輕人表現出更多的見識和對公民參與的興趣,但他們通常被排除在決議過程之外,儘管他們正在推動一些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激進主義運動。因此,年輕人對政府的信任度低於年長者,在接受調查的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 (OECD) 國家中,信任度差距接近 10 個百分點。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政府必須集中精力增加青年人獲取信息的機會,為他們提供更多硬技能和軟技能發展機會,促進私營、公共和青年組織之間的合作,並提供鼓勵創業的機會,特別是在資助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