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趨勢

文章分類按鈕

通貨膨脹與生態轉型(ecological transition):歐洲視角

生態轉型與通貨膨脹之間存在關聯,前者的加速導致價格上漲,特別是當涉及重要原料生產商的戰爭爆發時,從歐洲的角度來看,風險在於緩解政策(mitigation policies)減速。

● 通膨與生態轉型

近年來的疫情和地緣政治發展削弱了自2007-2009年金融危機以來全球經濟的通貨緊縮趨勢,對需求和供給雙方的經濟造成干擾。過去一年,世界通膨率從少於2%上升至6%以上,幾乎高於全球各國央行的目標。

在氣候變遷日益嚴峻的背景下,了解通貨膨脹與生態轉型之間的關係,以及生態轉型政策如何干預以平息未來價格波動非常重要。

 

生態轉型對通膨的影響

氣候變遷可以透過多種管道持續提高價格。極端氣候事件(例如火災、洪水和極端溫度變化)的頻率增加,這些事件對某些商品(氣候通貨膨脹),特別是食品和能源的價格產生重大影響,這也是由於供應鏈與保險費上漲造成的。氣溫升高與污染相關的疾病也會惡化人力資本,並導致生產力和經濟效率的水準下降(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

 

歐洲央行最近的研究強調應對氣候變遷的慣性如何導致結構性通膨上升(每年高達半個百分點),並得出結論認為,管理良好的生態轉型將最大限度地減少全球暖化的通膨影響。首先是因為影響是暫時的,其次是因為極端事件的頻率往往會降低,從而降低與減輕其影響相關的成本(歐洲央行,2021)。

 

歐盟委員會在排放交易體系下的Fit for 55一系列計畫中宣布更高的化石燃料稅(例如碳邊境稅)和排放價格的上漲,將部分的費用轉嫁給消費者和企業,導致生產和消費價格上漲。此外,在轉型過程中,對某些能源(例如天然氣)的需求將大幅增長,特別是如果新興市場經濟體加速從煤炭轉型的話。

 

採用「礦物密集型」技術的生態轉型的加速正在產生對原材料的旺盛需求,特別是「關鍵」原材料(錫、鋁、銅、鎳、鈷以及「稀土」) -強調它們的經濟重要性以及支撐其供應的風險。礦產市場短期內將無法滿足需求,特別是考慮到供應集中在包括中國在內的少數(與地緣政治相關的)參與者手中。今年,綠色科技所必需的金屬價格上漲了20%至91%(綠色通膨)。

 

此外,俄羅斯在烏克蘭發動的戰爭也加劇了緊張局勢,鑑於兩國作為全球原料供應商的重要地位,這場衝突從市場奪走世界上很大一部分的原物料資源。如果衝突持續下去,原物料價格將長期持續上漲。

 

通膨對生態轉型的影響

綠色轉型越迫切、越快,成本就越高,當局可能更不願意加強轉型,擔心將高成本轉嫁給已經承受通膨上升負擔的家庭和企業,因此當局不願採取碳排放稅或金融監管等措施來管理氣候風險,就顯得毫不奇怪。此外,全球日益高漲的反通膨情緒和央行政策可能會阻礙實現轉型所需的私人投資。確實,有補償性因素在起作用。其中,循環經濟將對未來的價格趨勢產生抑制作用,然而,從循環經濟獲取全部利益需要時間,以及堅定且具有前瞻性的公共行動。

 

 

資料來源:https://blogs.worldbank.org/en/allaboutfinance/inflation-and-ecological-transition-european-perspective

圖片來源:https://blogs.worldbank.org/en/allaboutfinance/inflation-and-ecological-transition-european-persp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