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趨勢

文章分類按鈕

減緩氣候危機,世界正轉向「減甲烷」

 

我們對減碳很熟悉:2021年4月,全球40國在氣候領袖高峰會上宣布了更具野心的減碳目標;過去一年,全世界大小企業亦紛紛宣布淨零排放的藍圖,全世界正往達成巴黎協定的方向前進。只不過,由於二氧化碳在大氣中的特性,預測要等到2050年之後才能看到減碳行動對氣候帶來的成效。如果要在2050年之前,減緩人類社會遭受氣候災難,「減甲烷」將是一個直接、低負擔、又能於2040年以前就看到成效的方式。

 

對於如何減緩氣候危機,全球正將討論的重點轉移至甲烷上。今年(2021)五月,由聯合國支持的一份〈甲烷排放分析報告〉(Methane Emissions Assessment)正式對外發布。如果各國政府及重點產業傾全力減少甲烷排放量,全球將有潛力於十年內,降低45%由人類活動產生的甲烷。隨著甲烷排放減量,可望於2040年以前便阻止氣候暖化0.3°C。

 

甲烷是溫室效應很強的溫室氣體。全球自「前工業時代」(preindustrial era)至今的氣候暖化,30%由甲烷所導致。不若二氧化碳會於大氣中滯留好幾世紀,甲烷大約十年便能自大氣中移除。另外,甲烷對短期的氣候暖化影響較大,比起相同容量的二氧化碳,在20年的時間內,甲烷的溫室效應是二氧化碳的80倍。

 

 

減排技術已經存在,化石產業是關鍵

 

比起減少排放二氧化碳,需要大規模的經濟轉型,降低甲烷的排放量是相對影響較小、較為「輕鬆」的一條路。〈甲烷排放分析報告〉中舉出多種目前已經存在、減少排放甲烷的方式,大多應用於化石產業,其中有將近六成的方式成本低廉,並有五成能為企業賺進收入。

 

全球有超過一半的甲烷排放量源自三種人類活動:化石燃料的精煉生產過程、垃圾及廢棄物掩埋場、及農牧業。有越來越多的研究指出,化石產業可能是全球甲烷排放量不斷升高的主因,並認為過去的分析高估了農牧業的排放量。「這表示我們需要更重視化石產業在其中的影響」,美國康乃爾大學生態與環境生物學的教授Robert Howarth說。

 

不像二氧化碳等空氣汙染的因子,由燃燒化石燃料所產生,甲烷是天然氣的成分之一,由天然氣及石油的相關設施中排放、洩露。解決洩露的問題,能使化石產業抓回原本能向外販賣的「產品」,理應能抵銷減排措施必須付出的成本。上述方式可以說是減緩甲烷排放量最有效、又最便宜的方式,〈甲烷排放分析報告〉指出。

 

自垃圾掩埋場及畜牧業減少甲烷排放量也同等重要,只不過相關技術可能尚未成熟。以畜牧業來說,除非有科技上的突破,或全球的消費者改變飲食習慣,由畜牧業產生的甲烷未來仍可能持續上升。

 

 

甲烷減排的其他好處

 

研究發現,人類產生的甲烷排放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長,屢屢超過1980年代以來的所有紀錄。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也發現,大氣中甲烷的濃度於2020年創新高,即便新冠疫情爆發使全球經濟發展趨緩。

 

甲烷是造成空氣汙染的成分之一,〈甲烷排放分析報告〉指出,降低甲烷排放將可望預防26萬早產死亡的事件,並每年減少77.5萬次與氣喘相關的就醫次數;減少排放亦可望避免2500萬噸的穀物損失。■

 

 

 

enlightened 圖片來源:Report: Global Methane Assessment

mail 資料來源:

Halting the Vast Release of Methane Is Critical for Climate, U.N. Says

Cut methane emissions to avert global temperature rise, UN-backed study urges

yes 編譯:台灣企業永續研訓中心 (CCS) / 柏瑜